业务分散、缺乏协同,让漳州发展在二级市场的概念契合有些混乱。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新鲜血液,这也体现了当地国资委对漳州发展改革的重视。 3月19日至23日的三个交易日,漳州发展股价迎来三板,创下五年多来新高。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漳州发展高管层发生大地震,共有7名董事会成员、5名高管陆续离职。公告发布不到4个月,漳州发展改变计划,告别房地产。
在福建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近20年后,漳州发展()的房地产之旅或将告一段落。尽管拥有近20年的房地产市场经验,但漳州开发的房地产业务几乎仅限于漳州市的一角,没有规模优势,风险较高。 5月24日,在早间开盘直板背景下,漳州发展股价从上午11点开始大幅下跌,最终收跌2.04%。遗憾的是未能连续四板夺冠。
在冲洗分类中,漳州开发将“福建自贸区”、“地下管网”、“光伏概念”、“水利”、“房地产”等多个互不相关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作为传统汽车经销商,近年来行业发生重大变化,漳州发展却未能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漳州发展无意放弃房地产这个摇钱树。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真正的“实业”,做强做大,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成为漳州发展的重中之重。
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的原因无非是漳州发展业绩不佳、战略聚焦不力。因此,与其在一亩三分地的漳州市从事房地产,还不如放弃这项业务,腾出资源和资金,瞄准市场拓展确定性更大的新能源领域。这也符合上述规定。上述“优化调整国有企业结构布局”的工作要求。资料显示,赖小强曾任漳州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漳州信息产业集团是国有骨干企业,主要负责漳州市“数字工业化、产业数字化”相关四大业务板块。
这一年是漳州发展的大革命,走上了深度转型之路。企业瘦身、聚焦业务、跨界光伏、高管更替等,这对漳州发展的巨大冲击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向股东释放积极因素,去年11月3日至今年3月17日,漳州发展控股股东福建漳龙增持公司1256.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7%。
2017年,公司汽车销售业务占公司营收的一半;其次是水务安装工程业务,占收入近30%;房地产业务是漳州发展的第三大业务,约占收入的10%。去年10月,公司调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以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聚焦新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建筑、低碳出行,走出漳州,面向全球”。全国,成为行业领先的“城市运营服务”企业。纵观国内房地产市场,漳州发展只能称得上是一家小型房地产企业,在疫情和政策压力的冲击下,其抗风险能力明显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