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2017年底至2022年底,平安资管对汇丰控股的持股比例持续增加,从5.01%上升至8%,成为汇丰控股第二大股东。年报显示,汇丰2022年RoTE为9.9%,低于全球同业基准组12.5%的平均水平;成本收入比高达64.4%,高于全球同行标杆组55.2%的平均水平;其收入同比增长4.4%,低于全球同行基准组9.2%的平均水平。
汇丰在亚洲的表现相对较差,主要是由于其成本收入比较高(汇丰亚洲为54%,亚洲同业平均水平仅为38%)和净息差较低(净息差受银行的低收入和规模)。负面影响是受到相对较大的银行间资产拖累,汇丰银行的亚洲银行间资产高达14%,而亚洲同行仅为7%)。我们认为,尽管我们不断要求公开沟通,其他股东也提出类似要求,但汇丰团队及其指定的付费外部顾问仍然保留了审查任何结构重组方案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附:平安资管对汇丰控股的原则和立场(2023年4月18日)过去三年,汇丰亚洲共向集团支付61%的利润,并向集团派发股息160亿美元,相当于集团同期利润支付给股东的股息总额的1.1倍以上。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资金投资于汇丰银行的客户负有信托义务,我们将继续与股东进行建设性沟通,专注于确保客户可持续的长期价值。持有汇丰8%股权的第二大股东平安资管明确表示支持上述两项决议。
但汇丰控股董事长马克塔克最近重申了反对意见。此外,近两年来,平安资管向汇丰管理层提出了多项结构重组建议,包括推动汇丰亚洲业务在香港上市、整合汇丰亚洲所有业务等。上述国际研究机构认为,三种分拆模式对汇丰来说各有优缺点,但即使不升值,分拆也可能带来10%左右的价值创造。
近年来,汇丰的一些中小股东一直寻求分拆亚洲业务,认为分拆汇丰将有利于集团的市值和股息策略,并使集团能够规避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从长远来看。汇丰亚洲与同业之间的差距更为显着。 2022年,汇丰亚洲业务的RoTE仅为10.5%,低于亚洲同业基准组13.8%的平均水平。对此,一位保险分析师向《财经》记者表示,虽然黄勇在声明中没有明确提出战略重组的具体细节,但计划的核心指向了汇丰亚洲业务的分拆。
作为任何部分分拆实体的主要控股股东,汇丰银行将保留对确保全球业务协同所需的有效商业运营的强大影响力。在汇丰分拆引发争议之际,作为汇丰控股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中国平安的表态备受关注,也显得尤为重要。在黄勇看来,将汇丰亚洲业务总部设在香港并独立上市,将为所有汇丰股东带来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