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成立以来,桑德一直支持中国水处理行业,走过了24年的快速发展之路。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7人(其中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人才工程4人,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4人(其中青年学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奋进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是国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项扶持政策。参与评估的企业需要通过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联合组建的认证机构的一系列评估,特别是通过了核心技术等四个方面的评估。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发和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最终获批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环境科学专业入选2021年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ESI环境与生态、地球科学排名全球前1%; QS环境科学国际排名51-100。学院共用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共有93所大学上榜(其中10所首次上榜),数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2017年,为加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成为跨学科的学科。进入综合性国际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学院拥有国家级平台2个、省部级平台8个、国家级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计划青年学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奋进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科技部科技创新青年领军人才2人,国家海外人才引进工程人选(青年)5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科是全国唯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国际创新引智基地等重大平台的学科、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国家教学模拟实验室。截至2020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郝继明、何克斌、刘洪亮、钱毅),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高等院校,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
目前,学院拥有两院院士(含双聘)6人,长江学者3人,优秀青年5人,优秀青年、青年学长、优秀青年等国家四层次人才14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百千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9人,其他省部级人才计划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