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账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布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对您的任何投资建议。操作风险由您自行承担。结合此前的主动抛售,截至今年6月底,泛海控股持有民生证券的股份比例已降至31.23%。因履约原因,民生信托要求泛海控股提前偿还三期债券本息并行使其股权质押权,并要求中国泛海、鲁志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当年6月,其控股的民生信托连续曝光了武汉金皇珠宝80亿元假冒黄金案,被业界视为泛海体系崩溃的导火索。自2014年转型以来,泛海控股负债总额快速上升,2018年底达到1836.7亿元。截至2013年,泛海建设房地产销售收入58.44亿元,公司项目分布于国内外多个地区。北京、武汉、上海、深圳、杭州、青岛、大连、美国洛杉矶等城市。 2021年至2021年,泛海控股扣除非净利润后的亏损分别为40亿和99亿。
泛海控股将戴上ST帽子,成为ST泛海,进入其他风险警示股。泛海控股将戴上*ST的帽子,成为*ST泛海,进入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迫于多方压力,民生信托等涉案信托机构向投资者垫付资金,也导致泛海控股2020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25.2亿元,占其利润总额的56.1%。年初,泛海控股旗下民生财富到期无法兑付,引发雷声大雨。
业内人士分析,泛海控股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业务范围过宽、战线过长导致财务杠杆和负债率过高。受政策环境影响,泛海控股2017年融资活动导致净现金流大幅下降74.2%。以上仅是泛海控股向关联方提起的部分诉讼。泛海控股还面临大量来自非关联方的诉讼。
以被泛海控股视为最优质金融资产的民生证券为例。因山东高速12.6亿元债务逾期,今年3月,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34.71亿股被放到法定拍卖平台。起拍价约为58.65亿元,最终国联集团以91.05亿元收购。根据泛海控股2022年业绩预亏表,泛海控股2022年净资产为-36亿至-6亿。据媒体报道,“番海”这个名字来自于明代心理学家王阳明所写的七言绝句《番海》:“险恶之人,不卡于胸,何异?”来自穿过太空的云层?”
截至今年11月28日,除已披露的诉讼仲裁案件外,泛海控股及其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诉讼仲裁金额约5.63亿元,占总金额的10%涉及其最近的审计期间。净资产(绝对值)的10.30%。泛海控股短期内通过资产重组生存的可能性不大。企业信用已经破产。另外,现在的市场环境太恶劣,基本不具备自救的条件。